一張迷因圖的誕生-社群行銷圖製作秘訣

Yen-Yu LIN / Jenny
9 min readOct 29, 2020

近來發現自己好像逐漸變成迷因設計師🌝

所以這篇文章就來談談迷因與社群行銷圖設計吧~

先前的文章中也可參考閱讀
目錄
1.迷因簡介
2.社群行銷圖的設計重點
3.於不同載體運用
4.為什麼迷因和社群圖讓人想分享?
5.迷因圖在社群的應用
6.總結

迷因簡介

首先分享一下迷因的由來

Meme一詞由gene(基因)而來,由英國的演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以生物演化中遺傳的概念說明文化信息被大量模仿再造的現象就如同基因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的過程。

當某件引人注意的東西被傳遞、改造(包含模仿、改圖、重製、剪接等),被大量複製、蔚為流行,便成為一個 meme。

迷因圖特色:易於模仿、改制並引起傳播

如此特性也是一項適合做為社群行銷圖的原因了~

左圖來源於悠久的「At first i was like …」之變體,原格式強調過去的我及現在的我之對比,而後有網友改編為中文版,加入我就爛的名言受到大眾喜愛並廣泛散播。右圖為新春活動迷因圖

社群行銷圖的設計重點

在社群上,當我們快速瀏覽眾多資訊時,具有視覺圖像的內容,相較於純文字是不是更容易在腦海留下印象?

是的~製作社群圖的重點就在於視覺上能夠引起觀者的注意,讓我們來看看設計上有什麼地方可以注意的地方

文字排版

  • 文字盡量清晰簡短:圖上若放置過多的內容會使觀者找不到重點,若需要詳細文案可寫在貼文中
  • 做文字粗細分層:粗細有別的文字比起全部粗體更有韻律感,且更容易找到重點。
左圖全部都使用粗體,畫面看起來太滿,會找不到視覺重點
  • 數字放大:遇到優惠價格可將數字做放大、換色處理,使折扣更醒目有感

色彩

  • 色彩協調:依據主題選擇適合的顏色,彩度高的色彩較活潑,彩度低的色彩較柔和。通常不使用彩度過高的色彩(部分主題可少量搭配使用)

細察其紋理

  • 如要製作跟風類型的社群圖,可觀察呈現方式,同中求異,這樣比較有物外之趣(?

Ex: 動吃券為跟風動滋券的行銷活動,因此主視覺模擬其票券樣式,但將上方跑步的人改成吉祥物小蛙,也根據當時熱門的 blackpink 走位動作製作了 gif 版本的小蛙走走~

社群行銷圖於不同載體的運用

了解圖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後,接下來想談談在不同地方的應用

目前大家最常使用的社群軟體就是 FB 和 Ig了,兩者差別在於 FB 在圖片以外可以附上較多文字做為溝通媒介、社群素材使用方式多元(各種圖片排版形式、gif、影片)、使用者年齡層也較廣,而 IG 以視覺為主、使用者偏年輕族群、注重手機瀏覽體驗,適合以較生活、輕鬆的方式溝通

FB 貼文版型

一般社群圖片製作尺寸多會使用正方形( 1200 x 1200 ),這樣能平衡手機與電腦版的使用方式,達到最大觀看面積

而除了一般貼文外 ,FB 也有一些有趣的排列方式,主要會根據選擇的第一張圖當作主要圖片,並按照其尺寸做變化(總之會將裡面的圖排成一塊大正方形)

圖片排版方式分為以下幾種,尺寸設定上如圖,只要按照比例製作即可

分享兩種使用版型1製作的案例:

  • 返好學校貼文 (點擊右圖可查看原文)

去年返校電影剛上映時製作的,小蛙學姊髮間的神秘黑洞也是被討論許久🤣(後來大家就習慣了...? ) 視覺模擬返校電影海報,小圖為作業簿樣式,在每張小圖點進去後會搭配不同的文案與課程

  • 王伯達課程宣傳懶人包 (點擊右圖可查看原貼文)

以像素風格結合遊戲元素設計,以情境方式說明為何需要理財規劃,小圖三張使用正方形尺寸,後續懶人包內容會藏在裡面,因此使用長方形尺寸製作

藏圖貼文製圖方法

將小圖點開即可展開內容的方式,很適合用於心理測驗、產品介紹等等,製造一種開禮物的感覺

  • 主圖配合三張小圖形式

製作上只要將原本製作為正方形的三張小圖拉長,留下中間正方形區塊為顯示區域,左右兩邊便可放置你想先藏起來的內容囉!

隱藏區若有人像圖片,會導致 FB 自動定錨在人臉,使位置歪掉

需注意的地方是:不建議隱藏區域用直式,或裡面有人像圖片,容易導致偏移

  • 單圖版本

由於手機與電腦可視範圍的不同,所以製圖時要預留一些緩衝區域

IG 貼文與限時動態

IG 的社群圖發佈主要會在貼文和限時動態

貼文

IG貼文呈現九宮格形式,因此可將圖片切分,製作3、6、9拼圖,在瀏覽時可以呈現展開的視覺效果,不過缺點是之後圖會需要一次發三的倍數來維持版面平衡

限時動態

限時動態因其一天後便會消失的特性,有時反而比貼文更吸引關注,適合分享即時訊息,也可以上滑帶入課程、結合問答互動等等,現在 IG 的濾鏡功能也使社群互動方式更多元

限時動態圖製作上會設定 1920x1080 ,並預留上下空間避免被遮蓋

為什麼迷因和社群圖讓人想分享呢?

製作完社群圖,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會想分享這些資訊?

科技公司 Unruly 分析 4300 億支影片與 10 萬名顧客資料後發現,促使人們分享貼文的原因為「社交動機」(Social motivation)其實,人們在社群網站分享資訊的同時,也正塑造著自己在社群的形象

10 大社交動機 — 我想分享貼文是因為….?

1. 意見詢問(Opinion Seeking):我想要知道朋友的看法
2. 分享熱情(Shared Passion):分享這則內容可以連結我和朋友的樂趣
3. 真實人生的社交(Social in Real Life):這內容有助於我生活(線下)的社交
4. 社交效益(Social Utility):這則貼文對我朋友有幫助
5. 獨特新潮感(Kudos: Coolhunter):我想成為第一個談論這件事的人
6. 權威榮譽感(Kudos: Authority):我想要展現個人的知識
7. 時事議題(Zeitgeist):該內容為時下風潮或事件
8. 開啟溝通(Conversation Starting):我想要線上開啟對話
9. 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這則貼文講述關於我的事
10. 社會公益性(Social Good):這內容對社會有益處且我想幫忙

如「留薪花園」活動以流星花園諧音,讓 F4 小蛙推廣職場系列課程,以復古的動畫效果與字幕台詞營造出以前流星花園偶像劇風格

這篇貼文符合上述十大社交動機中:分享熱情 — 懷念以前看偶像劇的回憶、社交效益 — 將職場課程特價訊息分享給朋友,這次活動也獲得蠻多感嘆時代眼淚的分享和留言

小補充:Jonah Berger在瘋潮行銷一書中也提到感染力六大原則
受歡迎、有感染力的產品與創意多具備:
1.社交身價-塑造出一種社交身價,人們會分享提升個人價值的事情2.觸發物-具有讓人連結產品的觸發物(場景、時間點等)3.情緒-著重感性訴求、喚起情緒4.曝光-產品能自我廣告、引起模仿心理5.實用價值-這個實用的資訊可以幫助他人6.故事-產品融入於能使人廣為流傳的故事中

迷因圖在社群行銷的應用

藉由迷因,訊息能被快速接收理解,社群上迷因製作相對容易,加上其趣味性、常跟隨時事,容易引起眾人注意

分享去年七夕製作的迷因圖

以簡單移動效果動畫,模擬 DVD 螢幕保護程式,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會一直盯著看,期待他撞到角落的瞬間吧?(也許更年輕的人不知道了?) 於是在四個角落放上對的人,在最後期待撞上的前一刻,再加入無法撞到的驚喜感

這篇貼文也符合十大社交動機中:時事議題 — 七夕情人節、自我表達 — 沒有伴好悲傷,所以~在寂寞的七夕分享這篇貼文是不是太合適了呢?😭

好的迷因在於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當圖片、文案能夠和自己連結產生共感,就是使人分享的關鍵了

總結

社群行銷圖仰賴創意與跟隨社會脈動的腦,而設計師所做的就是把行銷們的奇思妙想給具現出來~

這篇文章小小回顧了之前做過的有趣社群圖,希望對想製作社群行銷圖的人們有點幫助🙌️

喜歡的話請幫我拍手吧!(如果覺得有收穫的話歡迎多拍一些)

參考文章資料:
迷因由來
10 大社交動機
瘋潮行銷
Hahow線上課程:社群力:30 堂課突破你的內容行銷盲點!
(還有一些85折員購coupon如果有興趣的人歡迎私訊索取~)
本文收錄社群圖的發想與文案感謝 Sora Ichen Celia

--

--

Yen-Yu LIN / Jenny

熱愛水果、甜點和設計,目前在 Hahow 擔任 Visual Designer。 興趣還有插畫、攝影、漫畫、電影、學習各種奇奇怪怪的事物🌖 插畫作品:https://www.instagram.com/yenyuisland 合作聯繫:jenny0921008@gmail.com